跨越20年的合影 在妈妈身边才是过年
为防止零散太阳能热水器对城市屋顶景观带来破坏,通知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规划和方案设计时,对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新建建筑,合理选择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并按照安全可靠、技术成熟、实用美观的原则与建筑进行一体化技术设计。
此外,肖鹏军还强调,未来,针对户用光伏的绿色环保要求将越来越严格。虽然度电补贴从去年的0.18元下降到今年的0.08元,但是与竞价项目和其他的光伏项目相比,可以预见户用光伏仍然是今年光伏项目中度电补贴最高的类型。
纵观第一季度的装机数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户用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译阳判断,2020年仍是户用光伏的好年景。而且在后续的产品回收利用上,也要逐步建立起绿色环保的意识。特别是户用光伏也将逐渐由拼速度、拼价格转到拼质量、拼技术。当前,随着户用光伏市场不断扩大,安全问题备受重视,相关的安全标准更要及时完善升级。日前,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纳入2020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达25.89万千瓦,其中1月、2月和3月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12.99万千瓦、1.07万千瓦和11.83万千瓦。
一方面,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国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正在加速恢复,就光伏行业而言,目前大部分企业已基本接近疫情前的开工水平。刘译阳表示,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仍有蔓延之势,今年光伏的国际业务并不乐观,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精力和热情会进一步增强。但是现在三年过去了,他们却收到了信用社的催款电话,让他们还清5万元贷款。
随后记者还在南榆林乡党委庞书记处了解到,光伏扶贫是浑源县政府的统一项目,光伏电站设在浑源县的驼峰和西留村两个乡镇。在大部分贫困户没有享受到光伏扶贫分红的情况下,村干部安排亲属在公益岗位,又将大部分分红福利倾斜给了这部分人。但实际上,真正经济困难的五保户和低保户并没有享受到这笔光伏扶贫款,只有村里公益岗位上的村民领到了这笔扶贫款。现在暂住在人家家的那个村民最近接到了外出打工的那家人的电话,说要回来住了,让他们腾房子,现在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实名举报信记者4月16日到现场实地走访调查后发现,村里没有一户居民家里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也没有任何集中式扶贫电站。盖好房子准备给他分时,他已经住到别人家了,咋给他分?记者又问村里四十多间新房子都闲置着为什么不让房子年久失修的村民先住进来,孙书记则表示,村里新房都租给一家公司了,公司给租金10万。
这笔钱到底去哪了?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猜想。2017年村里统一用贫困户的身份证办的5万元三年贷款,一年给贫困户3000元好处费,当时说是三年后用款单位会还清贷款,贫困户三年会得到9000元收益。据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村里现在大多数人还住在年久失修的土窑洞里,去年村里新盖的四十多间新房子只有一户贫困户入住,其他房子即使闲置也没有分给村里居住电站收益通过入股方式分红给贫困户,覆盖了贫困户1.8万户。
截至目前,金寨县共建成3千瓦户用光伏扶贫电站7803座、装机规模2.34万千瓦。金寨县光伏扶贫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余宇告诉记者,该县充分利用光伏电站板下荒坡地和贫瘠地,在光伏板下发展特色种植、畜禽养殖、药菌栽培、苗木培育等产业,最大限度释放光伏扶贫电站的综合效益,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了贫困户生产性收入。截至2019年底,金寨县已有7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13万人,减至1021户182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22%,降至0.31%。该县每个电站投资2.4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扶持8000元,企业捐资8000元,贫困户自筹资金8000元,包括6000元现金及2000元无息贷款。
记者采访时他已经靠屋顶光伏的收入,把自家房子修了一遍。汪明全说,他对光伏的态度不仅大为转变,还积极向很多人推荐。
在广阔晴天的映衬下,他笑得像个为孩子骄傲的父亲。电站产权归贫困户所有。
哪有这样的好事?只靠太阳就能赚钱?作为青山镇首批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推广户,汪明全至今记得自己及全村人对光伏扶贫的第一反应。光伏推广时的宣传手册和其他扶贫资料,至今仍被他整齐收放在文件夹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金寨县联合科研团队从规划、装置、调控三个方面着手,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金寨县分布式电源并网消纳难题,提高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效率。脱贫不脱政策,全面脱贫后一座座光伏板依然会在大别山区吸收金色阳光。电站自2015年建成并网发电以来,我们就在光伏板下发展灵芝种植,当年种了灵芝20多万棒,去年新种了80多万棒,销路也不成问题。同时,动员社会力量为全县30个贫困村建成3141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金寨县现已探索出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和联村光伏扶贫电站三种光伏扶贫模式。在扶贫过程中,金寨县引导村民充分发挥光伏扶贫电站板下经济效益,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除了享受发电收益、入股分红等收入外,丰富的板下经济也让贫困户尝到了甜头。走在金寨县吴家店镇吴畈村,占地158亩的药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里,工人们正忙着种植灵芝菌棒。
自2015年起,金寨县每村投入74万元,分村建成装机规模100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25座、装机规模2.95万千瓦。在服务金寨县光伏扶贫工作中,国网金寨县供电公司根据光伏扶贫电站特点,创新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调整电网规划、健全电网配套机制、加强光伏运维管理、及时足额结算电费、延伸并网后续服务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全力为光伏精准扶贫做好服务支撑。
我现在做饭都用电,不用烧柴火,连液化气都不用了!汪明全是安徽省金寨县首批光伏扶贫受益户。正在大棚里忙活的灵芝种植基地负责人胡建军说,药光互补的模式带动了20余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每个人每天能拿到80元至100元的工资。2015年底,在全国光伏扶贫示范县的基础上,金寨县提出创建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将新能源定位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发电有收益 入股能分红 板下经济相得益彰金寨县是我国发展光伏扶贫电站的试验田。
2011年,金寨县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当时的贫困人口有19.3万人,贫困发生率33.3%。2016年起,金寨县对没有安装条件的贫困户,采取乡镇、村协调选址安装联村光伏扶贫电站方式,总装机规模14.5万千瓦。
同时,该药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年发电量580万千瓦时,年收入近600万元,1934户入股贫困户户均年收入3000元。汪明全特地搬来梯子爬上房顶,站在两排、十块光伏板旁。
金色阳光助力金寨县快速摆脱贫困4月29日,安徽省宣布,革命老区金寨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被誉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的安徽省金寨县位于六安西部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库区县,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到现在,我已经连续拿到了五年的发电收益,每年3千多元。并不是所有村镇都适合户用光伏扶贫电站的模式,金寨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基于不同的光照、土地、电网消纳、运营成本等客观因素,因户因村因地制宜,多样化的电站运营模式更利于为贫困村户提供持续稳定的收益保障。汪明全所说的6000元,是金寨县户用光伏扶贫电站中的贫困户自筹资金部分。所以那时大家的反应都是要赔喽,要赔喽。
特别地,金寨光伏示范工程点多面广,用电负荷密度低,电网网架相对薄弱。由单一的户用光伏电站起步,到村集体光伏、乡镇光伏和规模相对集中的扶贫光伏电站全面开花,金寨县已累计投入14.78亿元,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20.11万千瓦。
6年前,让汪明全下定决心拿出这6000元钱着实不易,但他所担心的问题很快被打消当年,屋顶上的光伏板就让他见到了实惠。我们坚持综合利用,延伸链条突出生态化。
2015年1月,国务院扶贫办将光伏扶贫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金寨县进一步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发电收益用于贫困户直接增收、开展公益岗位扶贫、村内小型公益事业扶贫等。